中心简介

发布者:侯路路发布时间:2024-01-01浏览次数:234

 

海洋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简介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enter for Experimental Marine Life Sciences Education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一、中心概况

海洋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海洋大学)(以下简称中心)其前身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生物学系创办的动物学专业和植物学专业教研室。

1932年国立山东大学渐次增设研究室以及标本陈列室等。1953年山东大学相继建立多个教研室(小组)。1994年青岛海洋大学以建置海洋生命学院为契机,系统组建了9个教学实验室。1999年统筹组建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同年通过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室评估,被认定为一类实验室2003年,中国海洋大学为加强学科群基础,促进相关学科交叉融合,整合优化成立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同年通过山东省教育厅评审立项为“山东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单位”。2006年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并于2013年被教育部正式命名为“海洋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海洋大学)”。

2023年,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科普教育基地(海洋生物博物馆)成功获批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同年顺利通过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性总结考察评估。

 

二、学科专业

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依托海洋生命学院相对独立运行。

海洋生命学院学院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生物学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拥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3个本科专业,生物学、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共计拥有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4个硕士点,设有生物学、生态学和海洋科学3个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中心,以海洋生物学为特色,学科专业布局合理、学位点覆盖全面的、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生物科学、生态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跨学科人才培养实验区”、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生物科学“拔尖计划”2.0基地、生物能源“菁英班”等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以及“中学生英才计划”高校和中学联合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拥有“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生物遗传与种质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多个重点实验室,在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海洋微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生物发育与进化、海洋生物化学与生物材料、细胞生物学等方面建立了高水平创新平台,形成了具有显著优势的研究领域。拥有“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科技部海洋藻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海洋生命科学研究及生物资源利用”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平台,以及“方宗熙海洋生物进化与发育研究中心”,共同构筑起生物学科领域国际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优势平台群。

 

三、设备与环境

在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和学校共建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中心的设备数量和功能大幅提升,实验环境及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

中心现有建制教学实验室(包括准备室)26个,海洋生物博物馆1个,建筑面积达3390 ,其中实验用房面积为2010 。拥有教学仪器设备2800余台(件),总价值约3200多万元;教学实验软件2套,总价值约75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教学仪器设备(含实验软件)50台(套),总价值约1030万元,占仪器设备总值的31.45%

中心实验教学设备实行集中管理、专人负责的管理方式。积极做好使用培训,认真编写或录制操作规程。充分发挥现有仪器设备的功能作用,努力提高其运行效益,定期校验仪器设备,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仪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加强教学仪器设备、数字化仪器设备配置,定期进行合理更新、提档升级和套数增配。按照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范围与使用效益的要求,在保证完成自身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认真履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义务,向校内外提供开放共享服务。

 

四、实验教学

中心为海洋生命学院、水产学院、医药学院、海德学院10个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全校双学位本科生提供实验教学服务。每年开设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课程共计50余门次,实际开出实验教学项目350余项,开出率达100%,参加实验学生数为3400余人,年内实验人时数共计13万人时数。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兴趣深厚,评价总体优良。

中心紧密结合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行动”,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遵循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总要求,积极制(修)订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优化设计实验内容,科学选编实验教材。遵循“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持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1)加强海洋生物特色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山东省省级精品课程4门。入选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2部。

2)持续推进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评价一体化改革,荣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3)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提升教师育人水平,荣获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副高组)三等奖1项。

中心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方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活力,形成重视实验教学、实验与理论教学协同,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良好氛围。

中心逐步科学规范海洋生命科学科研训练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竞赛—平台”全过程管理,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有助于学生了解学科进展、激发科研热情、提高动手能力。

中心积极吸纳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结合专业教学开展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教育,创造条件让学生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着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中心持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逐步完善业已建立的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创新型的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体系,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人员队伍

中心拥有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固定与流动相互补”的实验教学队伍。现有固定人员(含课程教师)82人。其中正高级30人,副高级39人,中级10人,初级3人;流动人员70人,其中正高级26人,副高级30人,中级13人,初级1人。人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筑峰人才8人,青年泰山学者9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

中心专职人员14人,除主任、副主任外,还设有党支部书记、工会组长、办公室秘书,资产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安全督导员、信息化管理员等专兼职人员。各教学实验室实行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并与课程教师相互协作、提质增效。

中心以团队建设带动整体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主讲教师责任,持续优化调整13个基层教研组,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常态化,对本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检查督导。

 

六、开放共享

中心基于“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双侧重”的实际需求,构建了具备管理科学、技术智能、手段数字、信息融通的智慧实验室。在门户网站维护和更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数字化实验教学内容资源,并为相关课程学习提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构建了智慧实验室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环境智能感知与智慧监控、实验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资料、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等信息服务资源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优质资源共享和高效数据分析和服务。

中心在满足本单位教学需求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充分开放运行。各教学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基础实验室集中开放,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室预约开放,创新实验室全天开放。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科普教育基地,以海洋生物博物馆为基础,集海洋生物学科研、教学、科普功能为一体,定期举办博物馆开放日,“走进生物实验园地探索海洋生命奥秘高中生主题科学实践夏令营、海底探秘集结计划等系列活动,开展科学知识传播和服务。

中心坚持以老带新、在职深造、学术交流相结合,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优良的条件。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组织教师参加本科教育教学研讨,积极和其他院校展开交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七、安全管理

中心严格落实安全直接责任,认真学习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和通知要求,重点对消防安全隐患、管制类危化品管理情况、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实验室安全防护等方面开展了细致深入地检查。

通过定期举办“开学安全第一课”,严格把好实验教学第一关;组织新进师生开展实验室准入考核培训,并为考核合格人员发放《实验室人员安全准入证》。参加实验室安全培训及演练活动;严格要求实验任课教师及上课学生均在第一次实验课时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确保安全责任到人。


八、下一阶段发展思路

中心强化现有教学设施、教学团队、教学课程,突出发展和建设现代海洋生物学前沿与交叉性实验教学体系,形成特色鲜明、辐射范围广、示范作用强的国内一流实验教学中心,为海洋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支撑。

1.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硬件设施,完善实验、实践与实习基地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提升教学水平;

3.管理体制完善——完善管理体制,提高运行效率;

4.实验教学改革——强化特色实验教学,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5.加强科普教育活动——有序提高中心开放程度与辐射范围;

6.提升交流与合作强度,扩大中心影响力、辐射力和显示度

7.继续丰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内容,拓宽辐射面

 

中心紧密结合中国海洋大学“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落实“人才培养的海大模式、科学研究的海大学派、服务社会的海大经验、文化传承的海大精神、开放合作的海大格局”。

中心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海洋强国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规划教学实验室建设,创新实验室管理机制,探索和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形成特色,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撑。

 

经过近9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心形成了与学校学院发展定位、发展规模、办学层次相适应,体制规范、管理科学、仪器设备较先进,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层次较高的教学实验室格局。成为学校组织高水平生命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教学基地,成为教育部依托学校建设、经教育部认定建设并通过验收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平台,成为展示学校海洋生命科学办学特色的重要窗口。


 

2024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