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拔尖计划”2.0基地

发布者:侯路路发布时间:2023-09-01浏览次数:97

 

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科学“拔尖计划”2.0基地

 

 

历史沿革: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1年度)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34号),2021年中国海洋大学入选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基础厚实、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以海洋生物学为特色,设立生物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统筹管理生物科学(强基计划)和生物科学拔尖班。

专业定位面向生命科学国际前沿,围绕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医药、农业、健康、环境中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建设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着力培养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面向生命科学国际前沿领域,围绕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中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及医药、农业、健康、环境科学中的重大战略需求,依托学校生命科学、海洋科学、水产科学、海洋药物与食品等一流建设学科集群优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基础厚实、勇于创新的生命科学学术领军人才。

毕业生能力要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人文社科知识,受到现代生物学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创新性科学思维和国际化视野,掌握从事生物学及相关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的能力。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扎实数、理、化基础和系统的生命科学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学科基本知识,对生命科学体系有全局性的认知和理解;能够认知生命科学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能够运用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核心实验技术和数据统计分析等综合手段开展研究工作;

3)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能力,具有打破常规和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浓厚的学术兴趣、坚定的学术志向和解决生命科学重大问题的强烈使命感;

4)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支撑学科:一级学科:生物科学(0710)、生态学(0713)、海洋科学(0707

标准学制:四年制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模式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和本研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3+1+1+4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前三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与科研训练;达到培养条件的,第四和第五年,接受研究生专业教育、开展科学研究;通过硕博连读选拔的,进入后四年的博士生培养阶段。

实施小班化教学,培养多元化国际化创新人才。重构理论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突出海洋特色。重构实践课程体系,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强化数据挖掘与分析方面的科研训练,迎接未来挑战。注重国际化教育,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

实施导师制,激发学生学术兴趣与创新潜力。依托海洋生物学特色,由首席教授领衔培养项目。聘请国际顶尖学者担任学业导师和授课教师。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与激励项目,发挥导师本科生在学术传承及个性化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强化项目驱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以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为载体,推进核心课程建设、精品教材建设、重点实践项目建设、创新能力提升等项目与能力、平台的融合协同。

本研贯通培养:成立专门的拔尖学生培养委员会,在一年级秋季学期从全校选拔拔尖学生进入生物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实施统一管理。优先考虑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分配原则上不低于应届毕业学生总数的70%

专业核心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生态学。

专业特色课程: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学及海洋学实习、海洋微生物学、生物海洋学、生物信息学、表观遗传学、系统生物学、海洋生态学、结构生物学、海洋生物功能材料、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潜水与海底生物调查、进化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核酸生物学。

招生对象和报名条件:我校一年级全体在校本科生(招生时约定不能转换专业的除外),对生物科学充满热情,有志于从事生物科学基础研究,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敢于直面挫折与挑战的优秀品质;具有较为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

招生人数:30人左右。

选拔方式:笔试成绩+面试成绩。笔试考试科目为数学和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