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发布者:侯路路发布时间:2024-01-03浏览次数:68


历史沿革


1930

国立青岛大学成立,初设理学院生物学系。时任校长杨振声提出渐次增设与海洋有关的学科,在生物学系重点发展海边生物学,创办并成立了动物学专业和植物学专业教研室。

1932

学校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先设理学院生物学系,曾省担任生物学系主任。

生物学系建有海藻学研究室、海洋生物学实验室、鱼类学研究室以及温室、鱼类饲养室、标本陈列室等。

张玺受聘生物学系教授,讲授海洋知识课程。

1934

发起组建青岛海产生物研究所,附设在生物学系内,同时开办暑期讲习班六个星期。

童第周担任生物学系教授。

1935

林绍文受邀担任生物学系教授兼主任。

曾呈奎受邀担任生物系讲师兼任海洋生物教研室主任,讲授海藻学、植物学。

张玺组织胶州湾海洋动物调查团,开始第一次青岛胶州湾海洋动物调查。这是我国学者组织的第一次海洋动物综合性考察。

1936

国立山东大学生物学系和青岛观象台共同主持成立海滨生物研究所,开展海洋生物调查研究与推广工作,并利用暑期举办讲习所,普及海洋学及海洋生物学知识,培训海洋生物学人才。

1946

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理学院分设动物学系、植物学系。童第周担任动物学系教授兼主任、曾呈奎担任植物系教授兼主任、水产系代理主任。

叶毓芬在动物学系任教。李嘉泳担任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协助童第周教授筹办动物系、海洋研究所。郑柏林参与筹备成立植物系并留植物学系任教。

1947

附设海洋研究所,在辅助教学方面,海洋研究所与植物系合作开出了海洋学实验。童第周被聘为所长,曾呈奎为副所长。

函请朱树屏教授创建和主持水产系工作,担任教授兼第一任系主任,创办水产研究所。

1949

薛廷耀担任动物学系教授。

娄康后担任动物学系讲师,吴尚懃担任动物学系助教;张峻甫担任植物系学讲师。

合作开设“海洋学通论”课程。合开普通海洋学课。

1950

童弟周、曾呈奎、张玺受托组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

王祖农受邀植物学系担任副教授,创建微生物学小组,开设微生物学和植物技术学课程。

曾呈奎培养并组织藻类分类学家,有计划地对包括中国沿海在内的北太平洋西部的底栖海藻作了全面调查,开展中国海藻资源和分类体系的研究。

1951

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命名为山东大学。

1952

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取消院一级建制,保留动物学系、植物学系。

1953

动物学系、植物学系合并为生物学系。

王祖农担任生物学系主任,并首先在国内设置了第一家微生物学专门化(1958年微生物学专门化扩大为微生物学专业)。

学校研究并确定海洋生物、动物胚胎、植物专业作为重点发展学科。

方宗熙应邀担任生物学系教授兼任遗传教研室主任。

生物学系专业教学开设普通植物学、水产动物学、达尔文主义、遗传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海藻学、贝类学、鱼类学、浮游生物学、经济海产学、无脊椎动物学、胚胎学、海洋学等基础课和专业课,并相继建立教研组。

1955

童第周、朱树屏、毛汉礼、张孝威等领导我国首次渔场综合调查——烟(台)、威(海)外海鲐鱼渔场调查。

1958

山东大学主体迁校济南,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等“山东大学留青部分”,以山东大学(青岛)名义继续办学。

薛廷耀教授担任水产系主任。

生物、水产、海洋等系部分师生组成沿海水产资源调查队,用四个月的时间对沿海二十六个县市进行了调查。

生物学系参与中国首次“全国海洋综合调查”。

1959

山东海洋学院成立,先设海洋生物学系。

1960

我国第一艘2500吨级海洋实习调查船建计划获得国家计委批准(1962年在沪东造船厂开工,1965年下水交付使用,被正式命名为“东方红”号)。承担开展海洋生物等专业海上教学实习任务。

1994

建置海洋生命学院。系统组建了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组织胚胎学、生态学和藻类学9个教学实验室。

1995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工程委员会在世界范围内挑选和资助建立的5个地区性中唯一的海洋生物工程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正式成立,“中心”附设在海洋生命学院,徐怀恕任第一任主任。

1999

中国海洋大学获得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支持,组建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并进行了重点建设。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山东省教育厅“双基”实验室评估,被认定为“省级一类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室”。

2002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被教育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批准设立的全国36所高校首批“基地”之一(教高〔20029号)。

2003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被山东省教育厅立项为“山东省生物基础实验课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鲁教备函〔20041号)。

中国海洋大学为加强学科群基础,促进相关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原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及海洋生命学院各专业教学实验室,成立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6

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

中国海洋大学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第一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教高函〔200715号)。

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教高函〔200721号)。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跨学科人才培养实验区”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教高函〔200729号)。

生物科学入选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教高函〔200731号)。

2008

茅云翔担任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董树刚担任常务副主任(海大人字〔200846号)。

2012

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专家组的实地考察与验收。

2013

海洋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正式批准命名为海洋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教高函〔201310号)。

2015

中国海洋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联合设立“菁英班”,开展基于一流高校科教融合的“联合培养本科生计划”暨菁英班计划。

2019

生物科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态学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高厅函〔201946号)。

2020

中国海洋大学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中国海洋大学强基计划”)作为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国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之一,招生专业为生物科学专业(教学〔20201号)。

2021

樊廷俊《细胞生物学》入选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鲁教高函〔202113号)

生态学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高厅函〔202214号)。

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科学“拔尖计划”2.0基地)入选教育部“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教高厅函〔202134号)。

2022

刘晨光领衔本科教学成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造就海洋生命科学高素质人才》入选山东省第九届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鲁教高字〔20221号)。

中国海洋大学加入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开展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科协办发青字〔202236号),并完成首批中学生“英才计划”线上学生面试选拔工作。

中心在整合现有教学团队基础上,筹备组建成立了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发育与进化生物学、病毒学与免疫学、基础生态学与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环境生态学14基层专业教研组(海大教字〔202243号)。

中心构建试行了海洋生命科学虚拟仿真智慧实验室,涵盖“实验室安全”、“崂山高等植物生态调查”、“青岛潮间带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海洋浮游植物形态结构及其运动”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及专业教学软件、多功能信息化教学设备等。

2023

张晓华课程团队《海洋微生物学》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教高函20237号)。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科普教育基地入选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认定的20232025年度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汪岷担任中心主任,刘晓收担任常务副主任(海大人字202312号)。

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专家组的阶段性总结入校考察评估。

2024

中心完成门户网站升级改造、智慧实验室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构建和运行。


2024更新)